近年来,RPA、AI等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正在重塑银行生产力,随着数字化进入深水区,许多银行IT架构、业务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。一些低效、冗长和繁琐的数字化业务链条反而阻碍业务协同和发展,同时带来较高的管理成本,此种情况下,很多头部企业都在尝试利用流程挖掘工具降低运营成本,实现精益化管理,那么,银行流程挖掘到底应该怎么做?国内某头部商业银行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,引进先进的流程挖掘项目,旨在通过iS-RPM(机器人流程挖掘)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,实现全域流程精细化管理。
流程挖掘
据国际咨询机构 HSPI 调研显示,目前引入流程挖掘的企业中,保险企业占比 22%,金融占比 17%,金融行业已经成为流程挖掘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。
金融业是我国数字化起步较早的行业,随着组织架构、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完善,应用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日志数据,各类场景的数据也往往散落在各自的业务系统中,无法做到有效归集。
流程挖掘一大显著的优势就是成熟的跨平台跨系统数据采集能力,被誉为“企业的核磁共振”,能够通过分析和挖掘系统中的日志,帮助银行深入洞察、诊断、分析和优化流程,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。
具体来说,具有以下优势:
1、洞察微观,优化全局:以数据驱动为根本,使银行能够从海量操作数据中抽丝剥茧,识别出影响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的关键环节。无论是贷款审批的漫长等待时间,还是客户工单处理的低效路径,这些过往难以直观察觉的问题都能够被快速定位。这种深度洞察力有助于银行快速找出流程瓶颈,精准施策,对症下药。
2、跨多系统,促进协同:面对横跨多部门、多系统的复杂业务流程,流程挖掘充当了“水管”角色,它能跨越组织架构和信息孤岛,清晰地展现流程运行视图,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,促进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作。
3、快速上手,敏捷调整:与传统管理工具“先知道问题,再组织数据”不同,流程挖掘是“先组织数据,再发现问题”。操作顺序的调整意味着业务人员不再需要自己处理数据,通过界面点击即可完成流程问题定位和优化方案设计,通常分析周期在 1-2 周内即可完成,大幅提升业务优化频次和效率。
4、持续改进,驱动转型:不同于传统的后置分析,流程挖掘支持实时或近实时地反映业务流程执行状态,使得银行既能在问题初见端倪时便及时干预,提升风险管理能力;也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,指导未来流程设计和重构,推动业务流程更加高效、智能。
通常,流程挖掘项目实施包括目标和范围界定、数据准备和日志采集、流程可视化和问题定位、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、业务监控和持续改进等多个步骤:
1、目标和范围界定:在项目之初通过明确目标,有助于项目组成员之间建立共识,合理确定数据范围,快速选择分析方法,避免范围蔓延导致资源分散,进而带来项目不可控的风险。
2、数据准备和日志采集:在数据准备阶段,我们需要清楚业务流程的各个节点,这些节点如何关联,以及业务分析所需要的字段等。同时,数据预处理,包括清洗、格式化和去重,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,以提高数据质量,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。
3、流程可视化和问题定位:iS-RPM内置领先的可视化算法,能够直观地将日志转化为业务流程图,帮助银行及时了解自身流程资产的分布、级别情况,使分析人员可以快速找到问题、定位根因。同时利用系统内置的对比分析、循环分析、路径分析、人员分析、一致性检查等工具,可快速完成业务效率评估,精确定位问题根源。
4、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:定位问题及瓶颈后,设计合理的优化策略至关重要。包括调整流程、优化资源配置、建立告警机制、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,需综合考虑实施难度、成本效益和对现有业务的影响的基础上,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跟踪策略,定期追踪改进进度,确保流程优化的落地实施。
5、业务监控和持续改进:流程优化并非一劳永逸,持续的业务监控和反馈循环是确保业务高效运行的关键。使用流程挖掘系统中的 BI 模块,可将业务运行过程准实时/定时图形化展示,配合核心业务指标,能够全面洞察业务运行现状,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确保业务持续高效运行。
国内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面临对公业务增长乏力、客户投诉增多的困境,由于其流程复杂,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,且不同分支机构在流程执行上效率差异巨大,使得总部业务审计部门难以快速准确地定位问题。
经过多次沟通比较,该银行最终选择使用iS-RPM作为业务效率端到端管理工具,并以对公开户流程为切入点,通过问题定位、效率洞察和流程优化等多种手段,加快业务运行效率,提高客户满意度。
1、明确目标和范围界定
项目启动之初,银行就组建了以行内审计部门、IT 部门和艺赛旗厂商专家为核心的流程挖掘项目小组,并对该项目提出了两个明确目标:
提升开户效率:通过流程洞察,识别流程堵点,通过优化业务和引入自动化工具,提升对公开户效率。
提高开户成功率:识别影响客户开户的关键环节,制定提升方案,提高对公开户成功率。
为了达成这一目标,项目组讨论后决定分析范围为:最近一年全行对公开户数据,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团队分工。
2.数据准备和日志采集
在明确项目目标和取数范围后,项目组首先梳理了对公开户业务流程。对公开户流程包括线上预约、意愿核实、开户尽调、柜面开户及产品签约、账户启用等多个环节。每个环节又包含多个业务操作,比如开户尽调又包含网银尽调、客户尽调、EAST 尽调等。
在全面了解对公开户业务流程及操作的基础上,项目组进一步梳理了不同操作所对应的业务系统。最终发现该流程涉及微信、柜面、审查、合同等多个业务系统。在 IT 部门的协助下,项目组根据业务所需,确定了本次流程挖掘在不同系统中所需的表名、字段及其对应关系。
在完成以上所有分析的基础上,由 IT 部门和数据部门协同,报风控部门同意后,成功取得对公开户流程在不同系统中对应的业务日志。并对其中不符合数据规范、不能有效反映业务实际或节点无数据等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,确保数据真实、有效且可被流程挖掘系统使用。
3.流程可视化和问题定位
在数据处理完成后,即可进行流程可视化和问题定位。iS-RPM 内置可视化算法和分析模板,只需导入数据即可直观呈现业务运行现状,通过流程对比、路径分析、循环分析、用户分析、一致性分析、根因定位等内置分析工具,可快速定位流程问题,进而制定针对性优化方案。
针对项目最初制定的两个目标,通过iS-RPM工具分析发现,影响流程运行效率的瓶颈主要集中在:
1、意愿核实环节效率低下,占到流程耗时的 61%,主要原因为外呼核实失败率高;
2、部分分行开户效率低下,超过15%的客户开户时间在 10 天以上;
如果这两个问题得到改善,将大幅缩短全行对公开户时间。
影响客户开户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是:
微信预约流失率高,高达 24%的客户需要微信预约两次以上才能完成开户流程;
微信预约较高的失败率和用户体验不佳,初步估计造成高达 20%的用户在预约阶段即流失。如果能够制定针对性策略,将有效提升整体开户成功率。
4.优化方案设计和实施
通过iS-RPM,银行可快速定位流程瓶颈和客户流失环节,进而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,包括流程简化、引入自动化工具(RPA)、调整核心环节工作流、优化微信预约流程及页面体验等多种手段。通过小范围试点验证优化效果,同步收集反馈,迭代优化策略。确保优化方案既能解决当前问题,又能促进流程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。
5.业务监控和持续改进
业务流程优化并非一次性完成,而是需要持续监控和不断迭代改进。通过iS-RPM内置的自定义看板,可将业务核心 KPI 和流程运行状况展示在统一界面,准实时跟进业务实际运行。并可为各分支机构提供专属看板,使其明晰自身效率情况,持续提速。通过自动周报、月报,方便全行洞察流程运行现状和核心业务指标,持续改进业务表现。
作为艺赛旗超自动化矩阵的关键产品,当前iS-RPM在流程优化方面的突出优势,正迅速被越来越多客户认可和采纳,成为其当前数字化转型的“心头好”。它不仅可以帮助客户迅速识别流程瓶颈并给出有效解决方案,还可以帮助一些大型组织精准识别自动化机会,扩大RPA规模,破解流程瓶颈,实现精益化运营。
艺赛旗将继续加大流程挖掘技术的研发,不断推动流程挖掘技术的创新与应用。同时,深入挖掘市场需求,不断拓宽合作领域,与更多的企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,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