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:辅助性RPA(Assisted RPA)
在RPA 1.0阶段,作为“虚拟助手”出现的RPA,几乎涵盖了机器人自动化的主要功能,以及现有桌面自动化软件的全部操作。部署在员工PC机上,以提高工作效率。缺点则是难以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,成规模地应用还很难。
2:非辅助性RPA(Unassisted RPA)
在RPA 2.0阶段,被称为“虚拟劳动力”的RPA,主要目标即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,以及虚拟员工分级。主要部署在VMS虚拟机上,能够编排工作内容,集中化管理机器人、分析机器人的表现等。缺点则是对于RPA软件机器人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的控制和管理。
3:自主性RPA(Autonomous RPA)
在RPA 3.0阶段,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和成规模多功能虚拟劳动力。通常部署在云服务器和SaaS上,特点是实现自动分级、动态负载平衡、情景感知、高级分析和工作流。缺点则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仍较为困难。
4:认知性RPA(Cognitive RPA)
RPA 4.0将是未来RPA发展的方向。开始运用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,以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、预测规范分析、自动任务接受处理等功能。
目前,尽管大多数RPA软件产品,都还集中在2.0 - 3.0之间,但其发展已相当成熟,产品化程度亦是很高。一些行业巨头已经开始向RPA 4.0发起了探索。